编辑:无限诗情作者:箫傲剑分类:穿越架空
小说简介:几个人按照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作为线索,在乱世之中找寻世外桃花源,路经莫瑶人住地,赶上了莫瑶人内乱,几人参与其中其中,终至平定。再后来机缘巧合,终于等到找到了桃花源,在桃花源过隐居山林轻松休闲的生活,却桃花源真的是净土吗?他们如何生活?如何处置方式身在危机?如何又往迹浸复湮,来径遂芜废。相命肆农耕,日入从所憩。。展开
白秀忙道:“很好很好,多谢两位老人家。”
刘侃道:“宋王天纵英才,可惜未能收回北方疆域,致使北魏势力已经形成,再做统一几不可能,观其儿子年龄都还尚小,辅佐之臣又无得力之人,恐是难以为继。宋王恐北伐之心尚在,此地距离边界太近,我等上无报国之路,下无安民之能,且保自身安居而乐吧。”
白思道:“什么世道,自己挣来的却不是自己的,没天理了。”
两人又闲聊几句今后的去向,做了几种假想,却也无有定论,便睡了。连月惊吓劳顿总算告一段落,再加上山中夜凉风静,二人终得一场好睡。
其时,长安城中有一文人,姓白名秀,字显之,老家是郿县人,实为秦将白起的后裔。他见刘裕出兵北伐,一路势如破竹,心生激动,感觉驱除胡虏,一统华夏的时机就要到来,遂投入军中,准备一展抱负。不料城头变幻旗帜太快,还没来得及有所施展,便成败寇。只好随残卒寻路南归。
往迹浸复湮,来径遂芜废。相命肆农耕,日入从所憩。
二人一边胡乱做着打算,一边循路前行。
奇踪隐五百,一朝敞神界。淳薄既异源,旋复还幽蔽。
白秀笑道:“思儿说的也是。可惜富庶之地,觊觎的人必多,岂知战乱不会一朝降临。”
老者道:“公子心存仁厚,怎奈世事远非公子所料。不说征兵,就连捐税也是不能免的,虽是山中,也划归乡里,总有里正前来催促。”
几人掐算了时间,都觉得也是该出发的时候了。刘侃吩咐家人从明天开始,将准备的物件分别捆装好,收拾停当便出发。
白思闻听,接道:“倒不如我们在这里住下,公子读书写字,我来耕地种田,倒也乐在其中,管它天下姓甚名谁呢。”
嬴氏乱天纪,贤者避其世。黄绮之商山,伊人亦云逝。
老人又塞给他们几张面饼,当作干粮。二人告别老者,择路下山而去。
白秀本非胸怀抱负的天地英豪,更因读书知道国家兴替,原来投军报国也不过想施展己能,这些日子和两位兄长探文循理,商议避世,正投其好。而此刻又是朝代更替,心中残存的一丝报国情怀都化作空。感叹道:“想起刘兄说的,国家兴废,黎民总不得安啊。此时想来,百感交集。”
老人呵呵一笑,道:“谈什么打扰,我们老两口孤独多日,正好有人能聊一聊,舒舒心呢。”
刘裕,字寄奴,若论本人,倒也是英雄,虽出身江南贫困人家,但因其军事谋略出众,作战勇猛,披坚执锐,且治军严明,军纪肃然,逐步为众人所识,直至评定桓玄,迎回晋安帝,并统一南方,名声大震。由此奠定了后来南朝的半壁江山。后世大词人辛弃疾曾在词中赞道: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可见刘裕席卷南方的气势。
白思道:“都饿了多日了,哪还有这心思。”
这是陶渊明的一首诗的一段,原诗写的是归心似箭,但被风雨所困,眼望家乡去到不了。白秀顺口到来,倒也符合困顿的心情。
两位老人在旁边看着,知道面饼和汤都空了,老者道:“两位吃得怎样?”
还可以输入200字
秀笑道&的人必
白秀笑道:“思儿说的也是。可惜富庶之地,觊觎的人必多,岂知战乱不会一朝降临。”
“公子&远非公
老者道:“公子心存仁厚,怎奈世事远非公子所料。不说征兵,就连捐税也是不能免的,虽是山中,也划归乡里,总有里正前来催促。”
白&公子该
白秀仍推辞道:“何况我们穿了,令公子该当如何。”
论,便&夜凉风
两人又闲聊几句今后的去向,做了几种假想,却也无有定论,便睡了。连月惊吓劳顿总算告一段落,再加上山中夜凉风静,二人终得一场好睡。
白&好。”
白秀道:“我们是知书达理之人,还是以礼相见为好。”
白&,吃穿
白思急道:“我们现在跟逃荒的没什么区别,吃穿都无法解决,怎么再行赶路啊?不如就在此隐居算了。”